纳米黏土矿物因其独特的理化特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已经在靶向药物递送、抗菌、抗炎、止血等生物应用上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对于未来新型生物医药材料的研制具有深远的意义。微纳机器人是21世纪新兴的一个研究领域,团队依托矿物材料的研究背景,致力于开发矿物基微纳机器人的制备与应用。文本总结了化学驱动微纳机器人在生物应用中的重要进展。
微纳机器人(MNR)能够自主运动,突破了传统纳米载体被动运输的限制。其中,化学驱动MNR是最早研究的MNR,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本综述首先关注化学驱动MNR的材料特性、制备方法、驱动机制和运动行为。综述了生物医学中化学驱动的MNR在各种生物应用(药物递送、诊断、抗炎、抗菌和疾病治疗)中的研究现状。在生物安全方面,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化学驱动微型机器人应用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材料特性、化学能源和生物环境。最后,提出了化学驱动MNR的挑战和可能的未来方向。
图1. 用于生物应用的化学驱动MNR示意图
1.设计与驱动
1.1材料性质
通常,化学驱动MNR的合成策略可分为物理气相沉积(PVD)、模板电沉积和自组装。PVD是一种在基材上以蒸汽颗粒形式沉积薄而均匀的涂层的技术,通常用于金属沉积。最常见的方法是通过PVD在单层球形二氧化硅颗粒上沉积具有活性催化组分的金属物种,以形成半球状或帽状结构。模板电沉积法则被广泛用于制造中空结构。单个成分,如蛋白质分子和胶体纳米颗粒,可以通过自组装过程自发地排列成高度结构化的结构。纳米颗粒通过氢键相互作用、布朗力和偶极相互作用排列成有序结构。自组装过程在MNR的合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图2. 物理气相沉积和模板电沉积方法。A) 通过溅射SiO2的制造方案−Pt
Janus微球(SiO2−Pt薄膜)。B) 基于聚(乙二醇)-聚苯乙烯(PEG-PS)聚合体的Janus
MNRs的制备工艺方案。C、 D)PEDOT/MnO2 MNR的模板辅助电沉积示意图。E) MoS2/Pt管状微引擎的模板辅助制造程序示意图。
1.2驱动
化学动力MNR利用周围的化学物质从特定的催化或自发反应中获得驱动力。从原理角度来看,这需要将催化剂或反应物整合到系统中,并将相应的底物作为燃料,如过氧化氢(H2O2)、葡萄糖、尿素、水、酸性溶液等。其中,H2O2是使用最广泛的燃料。这是因为许多金属(如Pt)可以催化H2O2转化为水和氧,形成气泡或浓度梯度,驱动MNR的运动,以Janus形状的MNR为典型代表。
图3. 化学驱动MNR。A)MNR个体的气泡驱动和携带气泡集群的高速运动。B)Janus型GOx/Pt MNR的示意图。C) 脲酶结合的二氧化硅管状纳米射流的示意图。D)基于产生的H2,HPMs实现自我推进。E)MNR的自推进用于去除水溶液中的Hg2+离子。F) Mg−HA电机运动的示意图。G) 用脲酶官能化的光催化TiO2/CdS-MNRs。
混合驱动的MNR使用两个或多个能源进行导航和控制,使机器人能够更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图4. 混合驱动的MNR。A) CdS/C60 MNR推进的示意图和延时图。B) TiO2/Au/Pt
Janus微球马达的运动。C)双推进Janus
MNR的制造工艺和速度调节机制示意图。
2.生物应用
2.1药物递送
单独使用药物可能在运输和递送过程中对生物体有毒,产生不良反应。它甚至可能受到周围复杂的微环境的影响,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安全性也存在问题。此外,减少使用的药剂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高价问题。一些药物具有生物屏障和有限的转运能力,需要设计智能药物递送系统以防止药物降解,促进跨越屏障并提高生物利用度。因此,设计合适的药物递送MNR可以在药物释放中发挥重要作用。药物递送系统已成为生物材料领域的一个焦点,这为治疗工具和预防提供了机会。
图5. 用于药物输送的化学驱动MNR。A)NIR照明有助于MC的实时PA成像,并随后触发MNR在胃肠道目标区域的推进。B)在n-rGO/Pt微机械上加载阿霉素(DOX)。C)自推进和谷胱甘肽介导的药物释放的Janus Pt MSNs MNRs的示意图。D) Mg-Au药物聚合物MNR的制造工艺示意图。E)杂交中性粒细胞MNR在非微流体通道中对大肠杆菌的趋化运动。F)AuAg纳米机器人携带的蛋白质货物。
2.2疾病诊断
疾病诊断是一种未知疾病的状态,由某些测试和信号指标确定,对疾病状况进行分析、综合和评估,并提出了初步诊断,然后对诊断进行验证和纠正。检查诊断有效性的几个指标通常是用于评估和评估的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这项诊断将与医学影响检查和其他临床辅助检查相结合。因此,从化学驱动MNR设计的角度来看,可以从结果导向的角度设计具有诊断功能的MNR。
图6. 用于疾病诊断的化学驱动MNR。A)DNA-MNR的制备方法,pH响应型DNA纳米开关与共价连接在MNR上的互补DNA支架杂交。B)体外miRNA检测的Meso-MS/Pt/DNA
MNR示意图。C)使用SPEa对人血清中Mg/Pt Janus MNR辅助葡萄糖生物传感的示意图。D)用于病毒检测的NBC系统示意图。
2.3抗炎
炎症性疾病威胁着人类健康,目前的临床治疗方式主要是皮质类固醇或非甾体抗炎药,这些药物会引起全身毒性。纳米医学领域已经开发出的复合纳米载体采用的是被动运输方式且靶向性差。MNR是用于抗炎应用的新兴纳米载体。作为自主药物载体的MNR能够定向移动到病变组织并促进主动递送。它可以更好地解决目前炎症治疗中的问题。
图7. 用于靶向抗炎的化学驱动的MNR。A)PLGA颗粒制备示意图。B) 活性H2通过清除ROS减轻RA进展,并进一步减轻炎症和炎性细胞因子。C) HPM作为原位H2发生器的示意图,通过活性H2输送来清除ROS并缓解氧化应激,用于缺血性中风治疗。
2.4抗菌
近年来,细菌感染对人类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这种细菌可以引起传染病,包括骨髓炎、呼吸道感染和伤口感染,这些都更难治疗。目前的传统治疗方法是使用抗生素,这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但滥用抗生素,尤其是滥用抗生素,会导致耐药菌株的出现。抗菌MNR由于其自身的优势,如自我推进、强组织渗透性和快速灭菌,受到了广泛关注。大多数MNR使用在运动过程中催化的活性氧来抗菌。MNR将设计为引入具有抗菌性能的成分,如Ag+和GaIII。此外,单个MNR具有有限的能力,细菌的群体机械裂解可以增强MNR在抗菌过程中的渗透性,并解决更复杂的生物膜感染问题。
图8. 化学驱动的MNR用于精确抗菌。A)Ga/Zn MNRs对幽门螺杆菌的抗菌活性示意图。B)MnOx-Ag/Hal-MNRs引起的杀菌作用机制示意图。C)小鼠胃中镁基MNR的体内推进和药物递送示意图。D)微型机械的杀灭能力归因于它们的抗菌活性和生物膜表面不断产生的微泡。E) SLAM去除生物膜的机理。
2.5胃肠道疾病治疗
胃肠道疾病会影响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并对人的健康有害。胃肠道环境可以为化学驱动的MNR提供燃料,这反过来使MNR能够在体内自主运动。因此,化学驱动的MNR在胃肠道疾病的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这些MNR由其自身与体液环境的反应驱动,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通常考虑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以及反应后的产物是否会对生物体有害。对于胃肠道疾病的治疗,基于锌和镁的MNR目前用于胃肠道中的药物运输。锌和镁都是生物相容性材料,它们使MNR在胃肠液中表现出强大的自主推进力。
图9. 用于治疗胃肠道疾病的化学驱动MNR。A)小鼠胃中多室发动机的推进和分布示意图。B)小鼠胃中的人工MNR。C)镁基MNR及其酸中和机制的图解。D)MNRs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
2.6抗肿瘤
用于肿瘤治疗的MNR的设计需要考虑材料与肿瘤间质及相关细胞的作用、材料性质与微环境反应之间的关系、材料调节微环境的功效、代谢行为和安全性的平衡。因此,化学驱动MNR的设计需要考虑调节过程的需要和多功能抗肿瘤特性的需要。临床上常见的外科治疗具有高风险、大创伤面积和容易复发,包括该过程可能会影响正常生理功能。因此,在分子、细胞、组织和动物水平上解释MNRs的抗肿瘤功效非常重要。
图10. 用于肿瘤治疗的化学动力MNR。A)尿素酶驱动的MNR的膀胱内递送示意图,以增强在膀胱中的渗透和滞留。B)酶驱动的Janus
MNRs从肿瘤内启动,以解决药物递送障碍。C) JM克服交付障碍的破冰航行示意图。D) PCA-MNR的合成过程和肿瘤代谢共生的治疗策略说明。
3.安全性与生物相容性
在实际的生物应用中,化学驱动MNR的生物安全性受到关注。研究人员已经意识到,化学动力MNR的安全设计对其体内运动过程至关重要。这包括框架的生物安全和生物降解以及化学燃料的生物安全。一旦将化学动力MNR应用于活生物体中,就有一些因素需要我们注意,例如生物相容性、是否会发生免疫反应、器官毒性、可降解性以及它们是否可以从生物体中去除。
图11. 化学驱动MNR的安全性和生物相容性。A)Mg-MNRs的毒性评价。B) 通过分区合成的混合生物降解MNR。C)注射PBS和MNRs后3天,用H&E染色对胃(第一排)、十二指肠(第二排)、回肠(第三排)和结肠(最后一排)进行组织学分析(比例尺=200µm)。D)Mg/ZnO Janus MNRs和Zn/Fe
Janus M NRs的设计。
未来展望
未来,我们期望化学驱动的MNR在现有疾病检测和诊断、抗炎和抗菌治疗的实现以及肿瘤诊断和治疗中有更多的应用。它们也可以扩展到生命科学的其他领域。微型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才刚刚开始,但它正在迅速发展,并很可能在未来应用于临床治疗过程中。首先,从化学驱动的微机器人材料设计来看,在到达目标位置之前,材料本身是否稳定。制备过程和工艺是否复杂,在调节过程中是否可以将不利影响转化为有利因素。其次,尽管化学驱动的MNR在生物医学领域有一些应用,但在特定疾病治疗、检测和诊断以及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需要更多的调查和发现来探索MNR在生命科学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着眼于临床需求并遵循临床需求,设计和开发更多可实际应用于临床治疗的MNR。当然,应考虑每种MNR对人体的安全性和毒理学影响。第三,为了安全性和生物相容性,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和毒性是产生生物效应的重要阶段。它可能会造成局部急性损伤,甚至产生相应的毒理学效应。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6/j.solmat.2022.112025
基于相变材料的潜热储热技术,利用相态转变过程中热能的存储和释放,可以有效弥合太阳能能源在空间、时间上的供需不平衡,对于推动太阳能能源利用方式的变革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当前,相变材料在固-液相变过程中的泄漏问题和光吸收能力的不足成为了太阳能储能领域的难题。
本文以棒状纤维结构的凹凸棒土(ATP)为模板,葡萄糖为碳源,利用黏土矿物独特的形貌结构和表面活性,合成了具有丰富吸光结构和高比表面积的新型纳米多孔碳(NPC)。并与硬脂酸(SA)复合制备具有稳定形态的复合相变材料FSPCMs,有效解决了相变储能技术在太阳能储能领域的缺陷。FSPCMs具有极高的SA负载能力(70.5~76.5%)和储热密度(160.7~166.5 J/g)。同时,随着碳化温度的升高,NPC中的碳缺陷位点增加,这些碳缺陷位点形成的捕光结构可以有效增强光的内部反射,从而赋予FSPCMs超高的光热转换效率(高达94.5%)。此外,为探索该新型复合材料在太阳能储能领域的实际应用意义,利用FSPCMs制备了一种水基太阳能加热涂层,该涂层能在阳光下有效加热水,并在无阳光下,使水温仍可以保持21.7 min的舒适温度。
研究成果
1、光缺陷纳米多孔骨架的设计
a)构建纳米尺度的孔道结构具有强大的限域效应,以此为目标,利用凹凸棒石纳米棒状纤维的独特形貌,通过模板去除法合成了具有极大比表面积(~987.18 m2/g)和纳米尺度孔径分布(~6.00 nm)的管状多孔碳(图1a所示)。
图1 (a) NPC800、(b) NPC900和(c)
NPC1000的TEM图;(d) NPC800、(e)
NPC900和(f)
NPC1000的SEM图;(g) NPC800、(h)
NPC900和(i)
NPC1000的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和孔径分布。
b)为了增强纳米多孔碳的光吸收能力,通过改变其碳化温度,覆盖在凹凸棒石表面的非晶态碳脱落,使得多孔碳形貌从从管状堆叠结构转变为管-片层堆叠结构,形成了更加致密的光缺陷位点,光吸收能力大大提升,图2阐明了纳米多孔碳光吸收能力增强的机理。
图2 纳米多孔碳光吸收能力增强机理图
2、高性能形状稳定的复合相变材料(FSPCMs)的制备
a)将硬脂酸通过真空浸渍法吸附到纳米多孔碳的孔隙中,通过纳米孔隙的静电吸附作用,可以有效地防止硬脂酸在固-液相变过程中的泄漏,从图3可以看出,复合后的FSPCMs可以保证在高于SA熔化温度下40min不发生任何泄漏, 这说明了FSPCMs在热能储存和转换方面具有良好的形状稳定性。
图3 SA和FSPCMs在高于SA熔化温度加热时的数字照片
b)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评估FSPCMs的热物性能,FSPCMs在熔化和冻结过程的潜热分别为160.5~166.4 J/g和为160.8~166.6 J/g,具有良好的热能储存效率。同时,纳米多孔碳为硬脂酸提供了足够的非均相成核位点,这使得FSPCMs过冷度大大降低,从而保障了FSPCMs的热稳定性能。
图4 SA和FSPCMs的热物性能图
c)通过快速热循环实验评估了FSPCMs的热可靠性,FSPCMs经过200次加热/冷却循环后,仍保持较高的熔化焓和凝固焓,说明制备的NPC支撑材料孔隙结构合适,表面力强,能有效防止SA的泄漏。因此,所制备的复合FSPCMs在长期储能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图5 (a) SA/NPC800、(b) SA/NPC900和(c) SA/NPC1000热循环前后的DSC曲线图;(d)FSPCMs热循环前后的热性能
d)由于多孔纳米碳优异的光吸收能力,以多孔纳米碳为支撑材料的FSPCMs可通过光热转换实现热能转换和存储。通过光热转换计算公式得出,SA/NPC1000的光热转换效率高达94.5%,说明由凹凸棒石为模板制备的多孔碳由于独特的孔隙结构导致光子的吸收增强,进而通过电子-声子耦合提高温度,使得光-热转换能力提升。
图6 (a)光热转换系统实验装置;(b)复合FSPCMs光热转换效率曲线;(c)不同辐照强度下Δt的测定;(d)
SA、NPC1000和SA/NPC1000的UV-Vis-NIR吸收光谱
3、复合相变材料在新型太阳能热水系统中的应用
本文最后探讨了复合FSPCMs作为集热器在新型太阳能热水系统中的应用,以SA/NPC1000和水基浆料为原料制备了一种太阳能加热涂层(SA/NPC1000涂层),该涂层能在阳光下有效加热水,使其达到皮肤适宜的热水温度。在无阳光照射的情况下,涂SA/NPC1000可使水保持舒适温度21.7 min,比未涂SA/NPC1000时延长6.0 min。因此,SA/NPC表现出优越的综合性能,是各种太阳能收集和存储应用的理想选择。
图7 (a)试验系统原理图;(b)
SA/NPC1000涂层中复合FSPCMs的机理图;无涂层、NPC1000涂层和SA/NPC1000涂层在光照射下的加热曲线(c)和停止照射后的冷却曲线(d)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02/aelm.202200730
用高介电常数铁电纳米粒子增强的高能量密度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在现代电子和电气系统的储能应用中表现出巨大的潜力。然而,进一步提高具有更高击穿强度(Eb)的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Ue至关重要。在复合材料中调整从填料中心到周围基体的介电常数可以降低局域电荷密度。本工作通过诱导二氧化钛选择性地插入多层铝硅酸盐中来构建介电常数梯度交变的介质缓冲层。这种梯度结构的缓冲层显著削弱了铁电粒子周围的电荷聚集,从而提高了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击穿强度并提高了能量密度。此外,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揭示了缓冲层与偏二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之间的主动电荷转移。通过有限元方法模拟填充体系的空间电荷密度分布,以验证纳米复合薄膜中的介电击穿实验结果。因此,这项工作为介电储能聚合物平衡能量密度和击穿强度之间的耦合关系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
文章要点
要点一:解析了黏土矿物高温改型下晶体结构与介电性能的关系
首次系统性的对黏土矿物材料化过程中的介电性能进行了解析。主要围绕不同温度煅烧下黏土矿物晶体结构变化所引起的介电性能的改善,从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的角度量化了不同晶型改善程度下的应用可能,为黏土矿物引入介电材料领域提供了理论支撑。
图 1. 通过不同煅烧温度制备的累托石。(a)相对介电常数(εr)和介电损耗(tanδ)频谱;(b)原位XRD;(c)FTIR光谱;(d)TG-DSC曲线。(e)累托石/TiO2复合材料的合成策略说明: ①累托石的层间离子被钠取代;②TiCl4在80℃下水解插入累托石层间。(f)通过溶液流延工艺制备P(VDF-HFP)/BT/Rec-Ti复合膜的示意图。(g)热压致密P(VDF-HFP)/BT/Rec-Ti复合薄膜的实物照片。(h)1 wt% Rec-Ti的P(VDF-HFP)/BT/Rec-Ti复合薄膜的SEM图。(i)测量击穿的威布尔分布。
要点二:诱导二氧化钛选择性地插入多层铝硅酸盐中构建介电常数梯度交变的介质缓冲层
详细表征了二氧化钛选择性插层累托石介质层的层间距、晶体结构及元素含量。对累托石和二氧化钛界面间的结合状态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在二者界面间存在明显的电子转移现象。
图 2. Rec-raw、Rec-Na和Rec-Ti的(a)SAXRD和(b)WAXRD。(c)Rec-raw、Rec-Na和Rec-Ti的FT-IR光谱。(d)Rec-raw、Rec-Na和Rec-Ti的元素含量。(e)Rec-raw、Rec-Na和Rec-Ti的SEM图像(比例尺全部为2µm)。
图 3. (a)Rec-raw和(c)Rec-Ti的TEM图像;(b)Rec-raw和(d)Rec-Ti的HR-TEM 图像;(e1)Rec、(e2)锐钛矿和(e3)金红石的晶相;(f1)Rec、(f2)Rec-Ti(锐钛矿)和(f3)Rec-Ti(金红石)的原子结构;(g)Rec-Ti的EDS能谱。Rec、TiO2和Rec-Ti样品的(h)Ti 2p、(i)O 1s、(j)Si 2p和(k)Al 2p的XPS光谱。
要点三:解析了介质缓冲层加入对聚合物体系抗击穿、介电性能,漏电流密度和储能行为的调控
所构建的介质缓冲层显著提高了P(VDF-HFP)薄膜体系的抗击穿强度,达到490
kV/mm,铁电分析表明因为抗击穿强度的提升使得循环放电能量密度提高至5.34
J cm3,且充放电效率保持在60%以上。介电频谱和漏电流密度的改善均验证了抗击穿性能的提升。
图 4. P(VDF-HFP)/BT/Rec-Ti复合材料的储能特性。(a)P(VDF-HFP)/BT-1
wt% Rec-Ti在不同外加电场下的D-E循环。(b)在外加电场等于电击穿强度下,填充不同Rec-Ti含量的P(VDF-HFP)/BT/Rec-Ti复合材料的D-E循环。(c)P(VDF-HFP)/BT/Rec-Ti复合材料的放电能量密度(Ud)。(d)P(VDF-HFP)/BT/Rec-Ti复合材料的充放电效率(η)。
图 5. (a)介电特性的频率依赖性。P(VDF-HFP)/BT/Rec-Ti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εr)和介电损耗角正切(Tanδ)的变化。(b)P(VDF-HFP)/BT/Rec-Ti复合材料的漏电流密度随电场的变化。(c)Rec-Ti随机分布的纳米复合材料的BT/P(VDF-HFP)界面示意图。
要点四:利用DFT和有限元结合洞悉了黏土矿物与聚合物间的主动电荷转移机制
从黏土矿物本征禁带宽度和其与P(VDF-HFP)分子间的主动电荷转移趋势确定了抗击穿效果提升的主要理论点,即利用本征绝缘的黏土层分散P(VDF-HFP)与钛酸钡之间的空间电荷,降低漏电流密度,提升了抗电稳定性,并利用有限元从宏观角度直观地验证了空间电荷改善的效果。
图 6. Rec-Ti的异构界面。(a)原子结构演化和电荷转移。(b)显示TiO2原子映射的HAADF-STEM图像。(c)P(VDF-HFP)和累托石之间的静电势分布。(d)P(VDF-HFP)、SiO2、Al2O3和累托石的本征禁带宽度。下标s、p、b、m分别代表SiO2、P(VDF-HFP)薄膜、Al2O3、累托石。Evac是真空能级,EF是费米能级。Ec、Ev、E(A)是导带、价带和电子亲和势。LUMO和HOMO分别是P(VDF-HFP)薄膜的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和最高占据分子轨道。
图 7. (a-c)三维有限元模型及空间电荷的三维分布。分别填充BT和BT/Rec-Ti的P(VDF-HFP)复合材料中(d-e)空间电荷密度和(h-j)电势的模拟分布。
文章链接:High frictional stability of braking material reinforced by Basalt fibers - ScienceDirect
自1897年Herbert Frood发明制动片以来,石棉因其优异的耐热性、结构强度、化学稳定性和易于加工而常用于摩擦材料。石棉纤维(AF)增强摩擦材料也被视为摩擦材料史上的首次突破,为一个世纪以来摩擦材料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然而长期接触AF已被证实具有高度致癌性。近20万人死于间皮瘤和肺癌等与石棉相关疾病。开发一种可替代AF的材料至关重要。玄武岩纤维(BF)是一种新型增强矿物纤维,可用于替代AF纤维,金属和碳纤维。因其高机械强度、优异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优异的耐热性、隔音性和低成本而广泛应用于道路建设、飞机、车辆、船舶和石化行业。但对BF的形状参数-长度对树脂基摩擦材料性能的影响程度、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机理以及摩擦稳定性机理的解释研究较少。
研究方案
本研究选择长度3 mm(BF-3)、6 mm(BF-6)、9 mm(BF-9)、12 mm(BF-12)和18 mm(BF-18)的BF按照15 wt.%添加量与粘结剂,摩擦调节剂,增强纤维和填料在高速混合机中混合,通过热压制成块体,经后处理消除热压过程中表面残余应力获得样品。切割样品用于物理,机械性能和摩擦性能测试。本研究采用神经网络(ANN)用于验证预测BF增强制动摩擦材料摩擦性能的可行性,并通过微观和宏观手段配合有限元分析(FEA)详细探究BF拥有优异摩擦稳定性背后的机理。
研究成果
1.
摩擦材料的物理和机械性能表征结果
密度随着纤维长度的变化基本保持不变,洛氏硬度随着BFs的加入而显著提高,这与BF和PF树脂之间形成紧密的机械联锁机制有关。物理相互作用导致部分能量传递到纤维,因此较硬材料的抗外部载荷更高。摩擦材料的脆性和韧性可以通过评估其抗冲击性来判断。由于外部冲击力,纤维在加载端开始脱粘(阶段I)。随着脱粘状态的继续,阶段II表明纤维和基体之间的界面完全脱粘。此时,相应的冲击能量达到最大值,需要克服整个界面的摩擦应力和纤维的初始脱粘应力。阶段III和IV是纤维拉出的状态。此时外部应力只需要克服界面摩擦应力。随着BF的加入,材料的冲击强度大大提高,这表明BF在冲击过程中有效吸收了PF基体传递的能量。它对材料在摩擦过程中的失效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材料的摩擦稳定性。
图1 (a)样品的洛氏硬度和密度,(b)样品的冲击强度和纤维脱粘和拔出机理
2. 摩擦系数和摩擦稳定性
BFs的加入显著提高了样品的μf,且明显高于BF-0样品。含BFs的样品具有优异的耐热衰退性能。含BFs的样品的μf范围为0.39–0.53,符合中国“GB/T 5763–2008汽车制动衬片”的要求。添加BFs的样品的Δμf小于0.09,低于BF-0样品。此外,添加BFs的样品的Δμr小于0.11,显著优于BF-0样品。与其他含增强填料的摩擦材料相比,本研究中的BF增强摩擦材料表现出极低的摩擦波动。
图2 (a)衰退阶段COF,(b)恢复阶段COF,(c)摩擦波动,(d)衰退率和恢复率
3. 摩擦磨损机理
摩擦前样品表面相当平坦,纤维和其他材料颗粒均匀分散在基体中。摩擦早期阶段,材料内部的纤维和颗粒逐渐磨损到摩擦表面。在纤维和硬颗粒的聚集和阻碍下,形成了浅沟、粘附坑和少量次级平台。摩擦后期,摩擦表面上有更多更深的沟槽,次级平台和粘附坑,这是由于样品中的金属纤维与对偶盘金属在高温下的摩擦力和剪切过程中产生的粘结力造成的。随着BF的加入,样品的磨损表面上形成了更多的二次平台,磨损表面沟纹和颗粒聚集体减少,没有可见的孔隙。
图3 摩擦和磨损后样品表面的SEM图像:(a)BF-0、(b)BF-3、(c)BF-6、(d)BF-9、(e)BF-12、(f)BF-18和(g-i)摩擦过程示意图
4. 摩擦稳定性机理
每根BF纤维的表面都是光滑的,直径约为10–11µm。由于BF制备切割过程中纤维两端有不规则的断裂。当与聚合物基质结合时,该粗糙断面将和聚合物产生机械联锁效应。表面越粗糙,互锁效果越强,机械粘合效果越有效。BF与基体的牢固结合使其更难从制动片上分离。
图4 BFs在不同放大倍数下的SEM图像
以BF-0为基体(Pad1),BF为纤维构建复合材料(Pad2)。根据真实的摩擦试验平台及试验条件,建立了试验模型和具有代表性体积单元(RVE)(短纤维)模型。通过耦合场分析探究了两种刹车片总变形、等效von Mises应力、最大剪切力和应变能的差异。结果显示在摩擦过程中,Pad1的总变形(Max)和总变形(Avg)大于Pad2。Pad2的等效Von
Mises应力(Avg)和最大剪切应力(Avg)均低于Pad1,表明Pad2样品在BFs的影响下具有较低的应力分布、较小的损伤和较好的摩擦稳定性。Pad2的应变能高于Pad1,这也证实了含BFs的样品具有比空白样品更稳定的结构,并且需要更多的能量才能产生塑性变形。
图5(a)摩擦试验平台,(b)摩擦试验设备实际摩擦测试三维模型,RVE模型与对照复合材料样品网格,(c)两种衬垫材料的总变形、等效von Mises应力、应变能和最大剪应力
5. ANN模型与训练
本研究中的ANN模型由三层组成:输入、隐藏层和输出。选择纤维长度、运行周期和温度作为输入变量,在建模时选择COF作为输出变量。15000个数据集按照70:15:15分别用于训练、验证和测试数据。本研究中的ANN模型结构为3-15-1-1。BF-9样本的3000个数据用于验证ANN模型的准确性。ANN可以准确预测COF随运行周期的波动趋势。预测数据的SD和CV值与实际值非常接近,表明该神经网络对BF摩擦材料的稳定性具有很强的预测能力。
图6 预测数据与实验对比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6/j.carbon.2022.05.010
随着世界工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节能降耗和提高能源效率能够显著改善全球能源需求并减少环境污染。热能储存技术是获得太阳能并提高能源效率最有吸引力的策略。然而,高性能复合相变材料通常制备工艺复杂、光热转换效率较低和相变材料易泄露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它们在建筑领域的应用。本研究通过构筑凹凸棒石、膨胀珍珠岩和石墨三元复合矿物微球,整合矿物特性优势和功能化设计,充分发挥材料属性的协同效应,在光热转换和节能降耗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图1 矿物微球基储能材料用于节能建筑示意图。
文章要点
要点一:矿物微球基储能材料实现高效光热转换
矿物微球表现出优越的光-热转化性能。 矿物微球的光学特性和相变材料的潜热存储,使矿物微球基储能材料可以同时实现太阳能光热转换和热能存储,光热转化效率高达92%。
图2 矿物微球基储能材料的光热转换性能。
要点二:矿物微球基储能建筑材料在热能管理、机械强度和阻燃方面表现优越性能
矿物基储能建筑材料能够高效的实现热参数自调节功能,在白天吸收大量热能,夜晚释放,减缓室内温度波动,以改善热舒适性。此外,矿物基储能建筑材料在抗压强度和阻燃效果方面均表现出优越性能。
图3 矿物微球基储能建筑材料的热管理性能和机械性能。
图4 矿物微球基储能建筑材料的阻燃性能。
要点三:阐明了协同效应的作用机制
凹凸棒石与建筑材料兼容性良好,膨胀珍珠岩具有高负载量,石墨表现出优越的光热转换能力。通过整合材料特性优势和功能化设计,构筑三元矿物微球充分发挥了协同增强效应。
图5 凹凸棒石、矿物微球和复合相变材料的微观形貌图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39/D2MA00556E
具有优异可压缩性和良好柔韧性的阻燃气凝胶对于绿色先进建筑和软装饰至关重要,但由于高阻燃性和良好柔韧性难以同时获得,因此仍然具有挑战性。在此,我们通过纤维素纳米晶分散的纳米黏土(CR)作为3D骨架和阻燃剂制备了具有三维(3D)互穿网络结构的新兴三元交联复合气凝胶,有机聚苯胺(PA)和聚乙烯醇(PVA)分别作为增韧剂和交联剂。CR/PA/PVA气凝胶展现出水平的3D结构和径向的波形层结构使其具有出色的压缩弹性、弯曲性和可折叠性。值得注意的是,CR纳米片作为热和质的绝缘体显著提高了CR/PA/PVA的释热峰值(低至8.3/kJ·m2),优于大多数阻燃产品。作为一种高阻燃隔热、高强、柔软易加工的新型材料,CR/PA/PVA气凝胶在建筑、航空航天和软装饰方面极具应用潜力。
文章要点
要点一:通过纤维素纳米晶得到了均匀分散和剥离的黏土纳米片。
由于天然纳米片层间的强相互作用,很容易形成聚集体而不能很好地分散在聚合物基质中。当将黏土纳米片添加到纤维素纳米晶水凝胶中时,分散性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聚集度降低。
图1 三元互穿的CR/PA/PVA复合气凝胶的合成和结构组成示意图(其中,(A-C) 由于黏土纳米片层间的强相互作用,很容易形成聚集体而不能很好地分散在聚合物基质中;(K) 纤维素纳米晶的加入使得累托石的分散性得到了明显改善,聚集度降低)
要点二:制备了新型三元交联的3D骨架复合气凝胶。
CR/PA/PVA气凝胶具有水平方向的3D网络结构和径向波形层结构。但是,CR/PA/PVA-900气凝胶会发生不可逆的变形,其横截面显示出明显的分层(图2H-J;上层是有机层,下层是黏土层)。这是由于纳米黏土在900 ºC煅烧后表面基团被严重破坏,不能通过化学键与PA和PVA紧密交联,因此出现了明显分层。我们认为,CR/PA/PVA气凝胶优异的机械性能(包括:柔韧性、可压缩性、可折叠性)归因于两个关键因素:纳米黏土、PA和PVA之间的强氢键相互作用,赋予CR/PA/PVA气凝胶更高的承受外部负载的能力;冷冻干燥法形成的坚固且相互连接的3D空间网络结构,它们充当“缓冲区域”,为外部应力传递提供了有效的通道。径向的波形层结构和较大的空间确保了高可压缩性,从而形成了具有可逆运动的柔性层,使其具有稳定的可回弹的结构。
图2 气凝胶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A) CR/PA/PVA-RT,(B) CR/PA/PVA-300,(C) CR/PA/PVA-900和(D) C/PA/PVA气凝胶的水平图;(E) CR/PA/PVA-RT,(F) CR/PA/PVA-300和(G-I) CR/PA/PVA-900气凝胶的横截面图;(J) CR/PA/PVA-RT气凝胶的P、Al和Si元素映射图的SEM-EDS图像
要点三:所得复合气凝胶表现出优异的阻燃性能、高柔韧性和弹性。
制备的气凝胶如图3A所示,密度为0.105 g/cm3。CR/PA/PVA复合气凝胶可以可逆地压缩和释放,表现出较好的可压缩性(图3B)。除了高可压缩性外,CR/PA/PVA气凝胶还显示出优异的柔韧性(图3C-G)。同时,CR/PA/PVA气凝胶也表现出较大的应力(图3H-J)。
图3 CR/PA/PVA气凝胶的机械性能。(A) 站立在花瓣上的气凝胶;(B) 可压缩性;(C) 柔韧性;(D-G) 可折叠性; (H) 在80%应变下气凝胶的压缩应力-应变曲线; (I) 在50%应变下的压缩-解压测试得到的压缩应力-应变曲线;(J) CR/PA/PVA气凝胶在20%,40%,60%和80%应变下的压缩应力-应变曲线。插图显示了CR/PA/PVA气凝胶的压缩-解压测试的照片
锥形量热结果表明,与C/PA/PVA相比,CR/PA/PVA复合气凝胶的热释放速率、总释放热和总烟雾释放量都明显降低。黏土纳米片的加入可以显著减少烟雾的产生并降低复合气凝胶的放热速率。与其他先前报道的矿物基复合气凝胶(主要是蒙脱土)相比,CR/PA/PVA复合气凝胶具有最佳的阻燃性能(图4)。此外,CR/PA/PVA不仅具有出色的耐火性,而且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图5)。
图4
CR/PA/PVA气凝胶的燃烧行为与燃烧时间的函数;(A) 热释放速率;(B) 总释放热;和(C) 总烟雾释放; 经锥形量热仪测试后的SEM图,(D, E) CR/PA/PVA和(F, G) CR/PA/PVA-900; (H) CR/PA/PVA气凝胶与其他黏土基(主要是蒙脱土)复合气凝胶的阻燃性能对比。
图5 (A-D) 放置在加热板上的CR/PA/PVA气凝胶的红外热成像图;(e) 制备的CR/PA/PVA气凝胶的导热系数;(f) CR/PA/PVA气凝胶与其他典型气凝胶的性能对比
要点四:阐明了纳米黏土在复合气凝胶中的作用机理
以丰富而经济的刚性纳米黏土作为骨架,与两条软分子链相互交联,形成了“软刚性”交联的三元框架结构。依靠氢键和物理缠结作用使得交联气凝胶的机械性能显著提升。此外,气凝胶的三元互穿网络结构有助于在燃烧过程中形成炭,从而形成致密的保护层以隔离热传递。
图6 黏土纳米片与聚合物(PA和PVA)之间相互作用的示意图。典型的相互作用在A-C阴影区域显示。A显示了PA和PVA之间的物理缠结相互作用;B显示了纳米黏土和聚合物之间的氢键(用黑点突出);C表示纳米黏土和PVA之间的Al-OH和Si-OH键
本研究中所制备的气凝胶同时集高弹性、高折叠性、可压缩性、高弯曲性、高阻隔性和超阻燃性等优异性能于一体。这些优势以及超低的成本,有助于CR/PA/PVA气凝胶在柔性阻燃材料中的实际应用。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6/j.clay.2022.106678
有机相变材料的泄漏问题和对阳光的不敏感严重限制了其在太阳能储能领域的大规模应用。将硬脂酸(SA)加入到由高岭土与醋酸钾插层和煅烧形成的碳包覆铝硅酸盐纳米层中,制备了一种高效率利用太阳能的定形复合相变材料(ss-PCM)。碳包覆铝硅酸盐纳米片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并具有良好的相容性,从而使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包覆能力(63.8%)和较高的潜热值(132.0 J/g);其表面的碳层具有优异的吸光能力,使得ss-PCM的光热转换效率高达92.1%。重要的是,复合材料ss-PCM的防漏能力不仅与碳包覆铝硅酸盐纳米层的固相毛细管力和表面张力有关,还与SA分子与纳米层之间的强化学键有关。因此,本研究为设计和构建具有特殊纳米层结构的粘土矿物(高岭石),制备具有优良光热转换和太阳能存储能力的复合材料ss-PCM提供了新的思路。
文章要点
要点一:利用高岭石制备了碳包覆铝硅酸盐纳米片
通过将高岭石与醋酸钾插层后,在隔绝空气的环境中煅烧,制备了具有分级多孔的碳包覆铝硅酸盐纳米片。这使得比表面积比原高岭土提高了6倍。
图1 Kaol、KK400、KK600的 (a)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 (b)孔径分布。
图2 (a) kaol,(b) KK400和(c) KK600的SEM图像;(d) Kaol,(e) KK400和(f) KK600的TEM图像;(g) SA/Kaol,(h) SA/KK400和(i) SA/KK600的SEM图像。
要点二:SA/KK600具有较高的储热密度和稳定性
相比高岭石原矿,碳包覆铝硅酸盐纳米片装载更多的相变材料,以及具有更好的循环稳定性,化学相容性和热稳定性。
图3 SA、SA/Kaol、SA/KK400、SA/KK600的 (a) DSC曲线,(b) 对应的相变焓,(c) 过冷度和 (d) 热导率。
图4 热循环处理前后 (a)
SA/Kaol,(b) SA/KK400,(c) SA/KK600的DSC曲线。(d) 热循环处理前后复合材料ss-PCM的相变焓。
图5 SA、Kaol、SA/Kaol、KK400、SA/KK400、KK600、SA/KK600的 (a) FT-IR光谱和 (b) XRD谱图。
图6 SA,SA、Kaol、SA/KK400和SA/KK600的红外热像图。
要点三:通过原位红外阐明了KK600对SA的防泄漏机理
通过原位红外揭示了SA/Kaol和SA/KK600在反复的相转变过程中,SA与Kaol和KK600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看出,Kaol与SA羧基之间形成的氢键容易断裂,使熔化的SA脱落流出。对于SA/KK600,形成的化学键增加了SA与KK600的相互作用,使硬脂酸分子在反复的相变过程中被限制,使其难以分离。
图7 (a) SA和(b) SA/KK600在20 ~ 90 ℃范围内1600 ~ 1800 cm-1的原位FT-IR光谱;(c) 提出了SA和Kaol之间的相互作用和 (d) SA和KK600之间的相互作用。
要点四:碳包覆铝硅酸盐纳米片可以增强复合材料的光热转换能力
SA/KK600复合材料ss-PCM的光热转换效率为92.1%,高于文献报道的大多数碳基复合相变材料光热转换效率。本研究有望为利用层状黏土矿物材料制备高效太阳能光热转换材料提供新思路。
图8 (a) SA、SA/Kaol、SA/KK400、SA/KK600光热转换曲线;(b) Δt为辐照强度为100 mW/cm2下测定的结果;(c) Kaol、KK400和KK600的拉曼光谱;(d) SA/Kaol、SA/KK400、SA/KK600的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21/acs.jpclett.2c02272
多柔比星(DOX)是最有效的一种天然蒽环类抗癌药物,临床上常用于乳腺癌,肺癌,卵巢癌等多种癌症的化疗。目前,多种DOX的药物递送系统已被开发以提高其疗效和安全性。对于脂质体、胶束、聚合物等高生物安全性的材料,其往往存在操作复杂,药物负载率低等缺点;而无机材料,如介孔硅、碳纳米管、金属有机框架等尽管拥有理想的药物负载效率,但生物毒性问题限制其临床转化。纳米黏土用作矿物药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其具备生物相容性好,表面羟基丰富,高负载能力等优势。尽管黏土矿物在DOX的递送方面已见报导,然而天然黏土矿物与DOX的结合及释放机制尚不清楚。
文章要点
要点一:纳米黏土的形貌及结构表征
首先,通过X射线电子衍射(XRD)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三种最常用的医用黏土矿物(埃洛石(HNTs),高岭石(Kaol)和蒙脱石(MMT))的形貌及结构进行表征,进一步地,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表征材料的形貌结构及表面粗糙度(Rq)(图1)。相比Kaol和MMT,HNTs具有较高的Rq,这可能与其管状形貌有关。而Kaol和MMT的片状形貌使其表面更加平滑。
图1 纳米黏土的表征:(a)XRD图,(b)TEM图(插图:FFT图),(c)HRTEM图,(d)AFM的形貌图及(e)表面粗糙度。
要点二:DOX负载的纳米黏土的制备与表征
通过溶剂浸渍法制备了DOX负载的纳米黏土(图2a)。从外观看,负载DOX后,白色的纳米黏土呈现出红色外观,这证实了DOX的成功负载(图2b),且DOX的负载率和封装率分别在50%和90%左右(图2c,d)。从表面电位看,DOX呈现出带正电,纳米黏土与DOX结合后,其带电性质由负变正(图2e)。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反映出DOX负载的纳米黏土具有与DOX相同的特征峰。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证实了这三种纳米黏土对DOX的成功负载,同时,DOX的电子转移到纳米黏土表面。
图2(a)纳米黏土负载DOX的示意图,(b)纳米黏土负载DOX前后的光学图像, 纳米黏土对DOX的(c)负载率和(d)封装率,(e)Zeta电位,(f)DOX、纳米黏土负载DOX前后的的FTIR图,N 1s高分辨率XPS图:(g)HNTs-DOX,(h)HNTs-DOX和(i)MMT-DOX。
要点三:纳米黏土的药物负载机制
图3a是管状HNTs、片状Kaol和MMT的结构示意图。表面自由能和界面相互作用能的计算可为DOX的负载提供理论依据。图3b~d可以看出,蒙脱土表现出更高的界面相互作用自由能,MMT表面形成了更厚更牢固的水化膜,其亲水性增强。图3e~g显示了Lewis分量在纳米黏土表面自由能中的占比(约56%)。纳米黏土表面的路易斯碱(Si-O)有助于稳定DOX,从而促进药物的理想负载。
其次,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DOX在纳米黏土表面的吸附能,分析吸附机理(考虑到HNTs的管状结构对于DFT分析中模型的构建难度,且HNTs与Kaol同为1:1层状结构,因此,以Kaol的计算结果作为参考)。图4a表明,DOX优先吸附在Kaol的Al-OH表面(吸附能为-3.73 eV),而在Si-O表面发生有限的吸附(吸附能为-2.38 eV)。由图4b可知,DOX可吸附在MMT的Si-O平面上(吸附能为-2.72 eV)。这些结果表明,DOX与Kaol的结合比MMT更紧密。这种实验与理论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可以推广到其他药物分子与纳米黏土的作用机制的研究中。
图4 DOX在(a)高岭石团簇上通过硅氧烷位点(左)和Al-OH基团(右)的表面吸附和在(b)蒙脱土团簇上通过硅氧烷位点的的表面吸附。
要点四:纳米黏土的药物释放机制
结合正常生理环境(pH = 7.4)和肿瘤微环境(pH = 5.0 ~ 7.4)的差异,模拟DOX在不同环境下的释药行为。图5a~c表明,DOX负载的纳米黏土具有pH响应性的药物释放行为,这与带负电荷的纳米黏土在弱酸性溶液中的质子化作用有关。进一步地,使用Higuchi模型和Peppas模型来研究其释放机制(图5d~f)。由于DOX负载的纳米黏土中存在静电相互作用(弱化学吸附)和氢键(物理吸附),因此,纳米黏土存在对DOX的快速释放及稳定缓释的过程。对于MMT,释放速率的降低是由于DOX在其层间的吸附。纳米黏土对肿瘤微环境的响应使其成为抗癌药物的智能载体(图5g)。
图5h表明纳米黏土在72 h内对HT-29细胞几乎没有细胞毒性。图5i证实了DOX负载的纳米黏土对肿瘤细胞的抑制效果。虽然HNTs和Kaol的药物负载率相当,但Kaol对DOX具有更好的药物释放效果,从而抑瘤效果更佳。对于MMT,其层间距越大,DOX的释放越容易。且层间距增大使更多带负电荷的Si-OH暴露在MMT表面,有利于DOX分子的释放行为,从而降低毒性,提高DOX在该给药系统中的效率。除了DOX和纳米黏土之间的相互作用外,由于纳米黏土必须通过内吞作用进入癌细胞,因此可以通过细胞内吞过程减慢DOX的释放速度。这一结果表明,纳米黏土不仅可以作为良好的药物载体,而且可以通过持续的药物释放增强肿瘤抑制作用。
图5 DOX负载的纳米黏土在pH为7.4、6.5和5.0时的体外药物释曲线(a~c)及药物释放的Higuchi模型(d~e),(g)载药纳米黏土在肿瘤细胞内的pH响应型释放示意图,(h)三种黏土矿物和(i)DOX负载的纳米黏土在72小时后对HT-29细胞的细胞毒性。
本研究从实验和理论的角度对纳米黏土作为纳米载体与DOX的结合及释放机制进行了全面的研究,研究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并且证明了纳米黏土可以作为高效的纳米载体应用于更多的生物医学领域。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6/j.triboint.2022.107608
在汽车行业的成熟与发展过程中,刹车片作为保障人们生命安全的重要部件,其性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常通过添加高硬度的增摩填料以增加摩擦系数,提高摩擦材料性能。然而,高硬度的增摩填料会造成刹车片不必要的磨损,产生大量的灰尘和污染物,降低刹车片的使用寿命,污染环境,这为绿色环保型高性能刹车片的制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首次系统研究了萤石在摩擦材料中的作用,为摩擦材料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文章要点
要点一:萤石能够提高摩擦材料摩擦系数
萤石莫氏硬度为4,硬度适中,是一种天然的战略性非金属矿产。在摩擦复合材料配方中可以占有较大的比例,但品位要求较高,伴随矿物石英因硬度较高会产生较大的噪音。当萤石含量为20 wt.%时,刹车片的摩擦系数提高20%,达到0.42,为刹车片提供合格的摩擦系数,防止刹车过程中制动失效。
图1 萤石含量对摩擦系数的影响
要点二:萤石能够降低摩擦材料的磨损率
萤石含量的提高并不会提高摩擦材料的磨损率,相反还会提高摩擦材料的耐磨性。含15 wt.%萤石刹车片的磨损率仅为0.21×10-7
cm3/(N·m),相较于传统的增摩填料氧化铝、锆英石等,表现出优秀的耐磨性。
图2 萤石含量对磨损率的影响
要点三:萤石的两性作用机理
萤石在摩擦材料中同时起到增摩和减摩的双重作用,得益于萤石适宜的硬度及其独特的表面形貌。萤石为不规则颗粒状,但断层表面呈阶梯层状结构,这为提高摩擦材料耐磨性提供了可能。在摩擦过程中,萤石在剪切力和载荷的作用下,被压碎成更小的颗粒,一部分压入基体中作为锚点,产生大量次级平台,提供更高的摩擦系数;另一部分作为磨损颗粒存在于第三体层中,影响第三体层的组成,在高温的作用下,萤石的胶结作用能够增加第三体层的韧性,提高致密性。同时与酚醛树脂紧密结合,增加热稳定性,能够有效降低摩擦材料的磨损和噪音的产生。
图3 萤石及磨损表面微观形貌
图4 萤石的作用机理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6/j.cej.2022.137044
固体废物和水污染是全球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利用工业固体废物处理有机污染物废水可能是解决两个问题的好策略。基于过硫酸盐(PMS)的高级氧化工艺(AOPs)在降解废水有机污染物方面受到了广泛关注。铁基催化剂具有高效、环保的优点,是一种有效的PMS活化策略。铁尾矿中含有大量的氧化铁和二氧化硅,可作为制备铁基催化剂的绿色材料。利用铁尾矿设计和制备铁基催化剂不仅有利于铁尾矿的回收利用,而且有利于推动基于“废物变财富”理念的催化剂的实际应用。
文章要点
要点一:利用铁尾矿制备了含铁介孔氧化硅材料(MFSs)
首次利用铁尾矿制备了含分散铁活性位点和氧空位的含铁介孔二氧化硅(MFSs)材料,具有有序的六边形孔道(图1)。结合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电子共振顺磁(ESR)分析确定了样品中氧空位和铁活性位点的存在(图2和3)。
图1
(a-d) MFS(0.2)的投射电子显微镜图像;(e, f) MFS(0.2)的元素谱图;(g, h) MFS(0.2)的HAADF-STEM图像。
图2 MFS(0.0)和MFS(0.2)的(a) X射线光电子能谱全谱图;(b)Fe 2p高分辨谱图;(c)Si 2p高分辨谱图;(d) O 1s高分辨谱图。
图3 (a) MFS(0.2)在黑暗环境下的室温固体电子共振顺磁谱图;(b) MFS(0.2)的电子共振顺磁谱图。
要点二:MFSs可以激活PMS在可见光下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
MFS(0.2)在较宽的pH范围内,对5种典型的有机污染物(Orange II、RhB、CR、MB和TC)均表现出良好的光催化降解效果和稳定性,并通过自来水和湘江水的进一步降解试验,验证了其实际应用价值。
图4 (a) MFS在无可见光照射条件下的催化活性;(b) MFS样品在可见光照射下的催化活性;(c)无机阴离子对MFS(0.2)光催化性能的影响;(d)初始pH对MFS(0.2)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反应条件:C0(Orange Ⅱ)=
100 mg /L,C0(催化剂)= 0.1 g/L,C0(PMS) = 0.5
g/L,T = 25 ± 2 ℃)。
图5 (a)不同污染物在MFS(0.2)/PMS/vis体系中的降解效果,反应条件:C0(污染物)= 50 mg/L,C0(催化剂)= 0.1 g/L,C0(PMS) = 0.5
g/L,T = 25 ± 2 ºC);(b)在相同的MFS(0.2)/PMS/vis体系连续运行5次Orange Ⅱ的降解效果,反应条件:C0(Orange Ⅱ)=
100 mg/L, C0(催化剂)= 0.1 g/L, C0(PMS)
= 0.5 g/L,T = 25 ± 2 ºC);(c)在不同天然水体中MFS(0.2)/PMS/vis体系对Orange Ⅱ的降解效果,反应条件:C0 (Orange Ⅱ)= 50
mg/L, C0 (catalyst) = 0.1 g/L, C0(PMS) = 1.0 g/L,T = 25 ± 2 ºC)。
要点三:阐明了MFS/PMS/vis体系的反应机理
通过猝灭实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电子顺磁共振(ESR)等分析,确定了MFS/PMS/vis体系的潜在反应机理,结果表明MFS/PMS/vis体系中存在自由基途径(包括硫酸盐自由基(∙SO4−)、羟基自由基(·OH)、超氧自由基(·O2−))和非自由基途径(包括单线态氧(1O2))。
图6 (a) 不同捕获剂在MFS(0.2)/PMS/vis体系中对Orange II降解效果的影响,反应条件:C0
(Orange II) = 100 mg/L,C0(催化剂)= 0.1 g/L,C0(PMS) = 0.5 g/L, T
= 25 ± 2 ºC);(b-d) MFS(0.2)/Vis、MFS(0.2)/PMS和MFS(0.2)/PMS/ Vis系统的电子顺磁共振谱图。
图7 MFS(0.2)使用前后的(a) X射线光电子能谱全谱图;(b) Fe 2p高分辨谱图。
图8 有机污染物在MFS(0.2)/PMS/vis体系中的反应机理
要点四:利用铁尾矿制备MFSs材料可有效降低原料成本
对铁尾矿制备MFSs材料的原料成本估计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原材料成本每公斤可降低129.8美元。
每公斤可降低129.8美元。
表1 本方法与传统方法的原材料价格对比表
Costs ($ per kilogram) |
Feed materials |
Costs ($ per kilogram) |
|
Iron tailings |
- |
TEOS |
128.00 |
HCl |
112.00 |
FeCl3(aq) |
68.00 |
NaOH |
48.00 |
HCl |
96.00 |
Water |
0.08 |
Water |
0.08 |
P123 |
947.20 |
P123 |
947.20 |
Total |
1107.28 |
Total |
1237.08 |
注:所有原料及产品的成本均按市场价格计算。
该策略可为固体废物的高效利用和多相催化剂的设计与制备提供新的途径,实现固体废物处理有机污染物废水的资源化发展,对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